2021年12月底,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。如今,兩年過去了,我國已經正式設立國家植物園和華南國家植物園。批復設立至今,國家植物園都取得了哪些成果?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?我們一起去看看。
引進+培育 兩年成果滿滿的
走進國家植物園北園的科研溫室,一簇簇蘭花植物開得正艷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這里收集了200多個蘭花品種,其中有不少是國家植物園設立以后引進的。
國家植物園(北園)工程師秦嘉澤:這株植物名叫大魔鬼石斛,就是我們國家植物園揭牌以來,我們從印度尼西亞收集引進的,這個植物被稱為是印尼國寶級的植物,它那個花顏色比較暗,而且就是紋路比較清晰,比較少見。
記者:花形比較獨特。
秦嘉澤:對,給人一種那個張牙舞爪的感覺,所以可能它的名字就是從這方面而得名的。
包括引進的這種印度尼西亞珍稀植物在內,國家植物園設立以來,通過實施珍稀植物遷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,有效提高了植物引種和遷地保育能力。
國家植物園(北園)副園長 魏鈺:兩年來,國家植物園收集植物新品種2000余種,目前國家植物園收集的植物種類達到了1.75萬種,其中,珍稀瀕危植物近千種。
作為我國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,華南國家植物園揭牌成立以來,在植物多樣性保護、生態(tài)恢復等方面,也取得了新進展。
華南國家植物園主任 任海:在植物保護方面,我們新引了3000多號植物,涉及大概200來個國家重點保護植物。我們目前承擔了大概10項國家重點任務,主要集中在植物多樣性的保護、生態(tài)修復、特色經濟植物開發(fā)利用這3個領域。
記者探訪vlog 帶你逛逛國家植物園
華南國家植物園2022年7月揭牌成立,成立一年多來,植物園里都發(fā)生了哪些新變化?現在,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看一下。
在華南國家植物園,記者新發(fā)現了這樣一片“綠美廣東”物種展示園。這里篩選出了103種適宜當地栽種的特色植物,像有些是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,旁邊這個金花茶是具有觀賞價值的,還有20多種珍稀瀕危植物,像廣東含笑、豬血木,等等。
這些植物的推廣應用,意味著原來的一株株珍稀瀕危植物,正在變成我們生活里常見的植物,用于城市建設,也將帶來更好的生態(tài)效益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揭牌成立以來,華南國家植物園在物種保育和新優(yōu)品種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新進展,發(fā)表植物新種5個,培育大灣區(qū)兜蘭、四季無憂等植物新品種30個。
為了看看這些植物里的“新面孔”,記者再次來到了珍稀瀕危植物繁育中心。
記者一進來就有種生機勃勃的感覺——這是去年七月見過的虎顏花,當時還在繁育中,現在看到它已經開花了。還有這株苦苣苔的花也開得特別漂亮,除了紫色的,還有黃色的。
說到真正的“新面孔”,這是剛剛通過認定的花卉新品種,叫“四季無憂”。平常的無憂花一般是春天三、四月份開花,但是現在是冬天,它依然開得十分燦爛,花朵是橙紅色,真正是做到了“四季開花”。
華南國家植物園高級工程師 寧祖林:這一片是我們新引種的植物,您看,前面就是毛柄木犀,這個物種目前在野外的個體也是非常少,總共只有11棵。我們現在主要是在做它的繁殖工作,未來我們是要擴大它野外的種群。
遷地保護!搶救珍稀瀕危植物的重要手段!
設立國家植物園有一個重要功能,就是植物的遷地保護,簡單地說,就是把某些受到嚴重生存和繁衍威脅的植物,遷出原地,移入植物園等地。遷地保護不僅是對植物就地保護的補充,而且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植物遷地保護為什么如此重要?我們繼續(xù)來看。
在國家植物園北園的科研溫室,工作人員給記者特別介紹了一種珍貴的蘭花——杓唇石斛,這是他們從云南遷過來的。
國家植物園(北園)工程師秦嘉澤:它在野外是屬于瀕危的一個狀態(tài),當下,我們已經成功建立了這個杓唇石斛的人工繁殖技術體系,然后也成功繁育出了1000多株幼苗。
記者:把它遷地保護過來以后,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野外?
國家植物園(北園)工程師秦嘉澤:對。
專家介紹說,遷地保護為行將滅絕的植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機會,一般情況下,當植物的種群數量極低,或者物種原有生存環(huán)境被自然或人為因素破壞,快要不復存在時,遷地保護就成為保護植物的非常重要的手段。
國家植物園(北園)副園長 魏鈺:北京周邊的山上有一種蘭花叫大花杓蘭,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曾經一度滅絕。植物園的科研人員對大花杓蘭采取了遷地保護的研究,使得大花杓蘭在人工培育狀態(tài)下進行了繁殖,通過擴繁后,將大花杓蘭回歸到了北京周邊的山地,讓這種北京原生的植物再次綻放在了大家面前。
據介紹,我國現有各類植物園近200個,遷地保護植物2.3萬多種,占本土植物種類的60%左右。
大數據+植物 植物保護上新了!
如今,大數據已經貫穿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在國家植物園,也有植物的大數據平臺。那么,大數據+植物,將會產生哪些神奇效應呢?
國家植物園的植物大數據平臺,匯聚了全國200多家科研院所和教學單位的宏觀植物學數據,形成 “植物物種全息數據庫”“植被生態(tài)大數據”“遷地保育大數據”三大核心數據庫。
圖片
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 汪小全:我們這個平臺,中國的植物物種絕大部分在這當中都有,每一個省份,每一個縣,精確到縣級,都有一個詳細的物種清單,而且這些物種跟它的各種圖片、各種分布、各種物候,所有的信息都是關聯在一起的,就是一站式的。
圖片
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在植物大數據平臺上,全國1000多種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情況,都可以在數據平臺的大屏幕上,得到直觀的體現。
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數據中心執(zhí)行主任 吳慧:這個地圖上,這個顏色越亮,代表這個區(qū)域分布的我們的重點野生植物越多。
記者:比如說這個亮的地方顯示的就是云南省官渡區(qū)金馬街道,共有42科、74屬、110種重點保護的植物。
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 汪小全:另外,我們保護植物還需要溯源。比如說我們對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杉開展溯源,可以溯源到它來自哪個山系,如此精準。所以哪怕我們用銀杉葉子或者樹皮,只要取到微量的DNA,就知道這個植物是哪個山系哪個保護區(qū)的,這對保護管理至關重要。
添丁進口!穩(wěn)步建設國家植物園體系
目前,我們國家已經有兩個國家植物園。那么,這兩個國家植物園下一步將如何建設?未來,我國還將建設多少個國家植物園?
按照國家植物園的規(guī)劃,下一步,將建設遷地保護、科學研究、植物資源可持續(xù)利用等七大體系。
國家植物園(北園)副園長 魏鈺:這里面,包括國家植物種植資源庫、五洲溫室群、遷地保護中心等一些重點項目,同時,我們也持續(xù)做好植物引種保育,計劃到2027年完成收集植物2萬種的目標。
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的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庫,接下來,華南國家植物園將在5年內基本完成建設,在國家戰(zhàn)略植物資源保育和可持續(xù)利用方面取得顯著成效。
華南國家植物園 任海:我們想建一個華南種質資源庫,把我們的物種數提升到2萬多,其中經濟植物達到6000多,然后國家重點保護植物,特別是華南地區(qū)的爭取能夠實現全覆蓋。
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 汪小全:我們這是率先建立一個國家植物園,其他可能很多區(qū)域的,還有很多,它會根據區(qū)域的代表性,哪個地區(qū)有哪些特有植物來進行收集,在這個基礎上,要做成一個真正的中國特色、世界一流、萬物和諧的國家植物園體系。
按照國家林草局、中國科學院等部門聯合印發(fā)的《國家植物園體系布局方案》,在已設立2個國家植物園的基礎上,我國確定再遴選14個國家植物園候選園,納入國家植物園體系布局。(總臺央視記者 施韶宇 薛建啟 羅平章)